![]() English Version English Translation ![]() 收藏本站 设为主页 |
安阳殷墟
|
|
风景区排行榜
|
![]() ![]() |
景区名称 |
安阳殷墟 Yinxu |
景区网址 | http://www.gjgy.com/yinxu.html |
景区级别 |
世界文化遗产 |
gjgy.com评级 | 未定 |
地理位置 | 河南安阳西北的洹水两岸 |
纬度,经度 | 36.1, 114.2 |
旅游特色 | 商朝都城遗址 |
附近城镇 | 河南安阳 |
附近景点 | 林虑山,王屋山─云台山 |
旅游要点 | 文化历史 城市 陵墓 |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地点位于河南安阳西北的洹水两岸。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末~前11世纪,这个地方自盘庚迁都于此到帝辛(纣王)亡国,一直以此为都。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开始发掘。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发掘过程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1928年到1937年,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而开始进行发掘。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后来由于抗日战争而停止。1950年后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
新发现
从殷墟发现的甲骨中已经辨认出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出来的的汉字大约1700多个,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对于甲骨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甲骨学。
目前所探明的殷墟范围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4公里,洹水从中间穿过,面积约有24平方公里。这一范围是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出土最为密集的地方,有许多遗址和墓葬,其中洹水南岸小屯村东北是殷墟的中心。,宫殿和宗庙都集中在这里。他的外围是一些手工业作坊。洹水北岸武官村一带则是历代商王的王陵,共发现了13座大墓,其中一座空墓推断是纣王所建,因为国破身亡不能入葬。
在陵墓中发现有很多的殉葬人群,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在王陵区编号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于68人的田猎队、18匹马,殉葬的领队是贵族出身,因此这个领队自己还拥有两个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庙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斩首、腰斩、断肢甚至肢解后扔进来的,其中还发现有1周岁左右的婴儿也被殉葬。
1976年,在小屯村北面百米处,还发现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出土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同时还出土755件玉器,将近7000件海贝。
另外,在王陵的东边出土了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小屯村西北200米处有一条巨大壕沟,认为是人工挖掘的防御设施。
本页部分文字转自维基百科 ,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
下发布。